穿着“盔甲”奔跑的战士

发布时间:2016-12-14


据了解

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或者香港、台湾地区男护士所占比例高达10%至20%,有些甚至高达30%。而在我国,目前注册男护士人数仅为3万余人,比例还不足2%。主要分布在急诊科、介入室、重症监护病房、手术室等临床科室。


本篇摘要

说起护士,听到最多的称呼便是“白衣天使”,看到最多的身影便是身穿白色护士服的女孩子,接触的最多的还是面带笑容的女孩子。可是在这个岗位上还有这样一类人,他们身穿沉重的铅衣,承载着的是生命的重量,他们便是介入室的男护士们——帅气的“铅衣天使”。


铅衣

时光荏苒,转眼参加工作已五年有余,不敢说自己是一名多么优秀的职工,但却敢大声说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。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工作之前,都要穿上一件二十多斤重的铅衣,再配上铅制围脖,许多人给了我们一个不轻松的昵称—铅衣天使。


还清晰记得去年的十二月十二号,那天是周末,凌晨三点被急促的铃声叫醒,“有急诊,速到医院准备手术。”护士长焦急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。看着一旁熟睡的孩子,立马起床穿衣下楼,向医院飞奔。冷清的街道刮着寒风,路上只有几位清洁工人在工作,“唰唰---”的扫地声伴着“呼呼”的风声,顿时一丝困意都没有了。


我心急如焚地赶到医院,穿铅衣、开机器、加药品、准备仪器。在得知患者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,我立即把临时起搏器准备出来,以备不时之需。手术开始,导丝通过“罪犯”部位血压为80/50mmHg,心率为40次/分。我立即通知医生,遵医嘱给予多巴胺,阿托品静脉注射,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。


过了一会儿,患者出现恶心、呕吐症状,我赶紧走到机头前给患者摆好体位让他头偏向一侧,同时手抚摸了一下他的额头,并鼓励他坚持下来。就是在这争分夺秒的紧张气氛下,医护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打通了血管,在最短的时间拯救了患者的生命。也就是这一天,从凌晨三点到晚上十点,我们经历了四个急诊手术,当看到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时,听到家属说出的一声谢谢时,我们经历的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?


为了抢救病人,我们白天穿着笨重的铅衣,平均站立八个小时,长期与X光辐射为伴,天天听着“数字血管造影机”嗡嗡作响,时间长了,腰椎间盘突出、肩颈劳损、静脉曲张、血压高成了我们的职业病。可每当面对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时,根本顾虑不了那么多,穿着“盔甲”奔跑——这是我们的常态。


我们身负重任,重的不是铅衣的分量,而是生命的重量,是导管室外面等候家属殷切的期望。